第三十七章 募兵(求收藏、求推荐)

有只废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大明天启六年最新章节!

    天启六年六月三十日

    信王朱由检骑着白马,身后跟着武骧右卫及上百骑锦衣卫,由锦衣卫千户韩济率领。

    今日一早从朝阳门出发沿着通惠渠一路先到达了通州。到了通州西门已经差不多未时二刻,却看见通州西门外聚集了大群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群,围住了三个草棚,草棚内似乎有人正在施粥。

    朱由检翻身下马,对着韩济说:“你派个人过去问问,是哪里受灾了?这些灾民都是哪里的?”

    “是,殿下”

    韩济转身让两个锦衣卫去粥棚那边去打探。

    朱由检看着通州西门这边乌压压的一片人潮,估计怎么也得有上万人。他此次是第一次出京,从没见过如此多的灾民。本来此次是准备沿着运河,去通州、天津、沧州三地,招募纤夫入伍。但看到灾民如此众多,那看样子就先找一些合格的灾民。

    没过多久,两个锦衣卫都回来了:“殿下,这些都是关外逃回来的辽东难民。由于关外之前弃守锦州、大凌河,所以这些在锦州、大凌河附近的辽东人口,都进了关。有些去了天津、有些去了京师,通州已经是算少的了。”

    朱由检瞪大了眼睛,这上万的人,还是已经算少的了?可为什么从北京出来的时候没看到呢?

    王承恩跟随信王已经好多天了,这人现在已熟知信王性格,一看他表情就知道想问什么。

    王承恩在信王身边低声说:“朝阳门那边是没,一般都是北边安定门,据说有好几万呢。”

    朱由检吓了一跳,居然有那么多。他摇了摇头,看了眼王承恩:“这次出京咱们带了多少银子?”

    王承恩赶紧摇了摇手:“少爷,这银子就算买了米也只能救济一时啊。这些难民只有给他们找个活给几亩地才能安稳下来。”

    “出京前陛下对我说,可以招募个一到两万人入伍,算上家眷五六万人。那咱们现在这里招一些吧,只要符合我定的标准,都先招了来。”

    王承恩连连点头:“那奴婢这就去边上募兵了。”说完对韩济说:“你去通州县衙找县令,让他找一些衙役过来,维持一下秩序。”

    韩济拱了拱手,上马进城往县衙而去。半个时辰后,带了一百多个衙役从城里跑了出来,衙役后还跟着个县官模样的中年人。那些衙役一到城门边,就开始动手搭起了台子。台子很低,也就半人高,一会也就搭完了。等台子搭完,王承恩从衙役手里拿了一个铜锣,让那个县官和他一起走到了台子上。

    “Duang!Duang!父老乡亲们,京营现在开府募兵了。”

    随着王承恩的喊声,台子边也聚拢起了人。王承恩看人聚了挺多的了,又敲了一下:“新任总督京营戎政受了皇帝的令,准备在北京开府募兵,现在准备在这里先招募一千战兵。”

    下面人群立刻涌动起来,虽然老百姓都知道当兵不是个啥好活。但现在拖家带口从辽东逃难进来,能养活一家老小,不管啥活都的去干。

    纪远站在人群里看着台子上的两位老爷。他全家原本是在锦州乡下村子里种地,全家除了父母,还有个姐姐和弟弟。纪涓比他大一岁,今年已经十七岁,弟弟纪关今年才十岁。

    自从去年锦州沦陷后,他们一家就从锦州一路逃难一直到了山海关,路上父母把吃的都省给了他们三个,实在肚子饿了就去路边找点树皮塞在嘴里嚼嚼。可即便这样,姐弟三个也没吃饱过,而他们父母也饿死在了山海关前。等姐弟三人到了山海关,那边辽东难民实在太多,就算等官老爷施粥,有时候还没轮到就没粥了。于是姐弟三人又跟着难民潮往南走,一路走到了通州。

    本想到了通州看看能不能找到活,安定下来。别看纪远今年才十六岁,由于他爹除了种地,经常还要去山里打猎,他十四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一起进山打猎。箭术虽不能说百步穿杨,但三四十步内的獐子、狍子也是一射一个准,并且由于父亲打猎,家里经常能吃到点肉,所以个子也比同样岁数的要高壮许多。

    没想到通州这边本身城就小,并且这次也还有许多辽东难民都到了这里,苦力活并不好找。昨天姐姐纪涓偷偷跟他商量,准备把自己卖了,然后把这钱给两个弟弟,再往南去找一条活路。他死活没同意,今天眼睛就一直没离开过自己的姐姐,生怕姐姐趁自己一个没注意就跑了卖身。不过他也知道,靠这边粥棚施粥,姐弟三人也就是比死人多口气。如果再找不到活,他也不知道该咋办了。

    今日刚和姐姐弟弟三人排着队等施粥,就看到城门另外一边敲锣打鼓的说什么有大将军来募兵。他听到这个连这边粥都不领了,跑到了城门那边准备入伍。只要自己被选上了,那至少能拿到几两安家银,姐姐和弟弟也有了条活路。至于自己,不就当兵吃粮么,混口饱饭,要是以后去打建虏最好,杀一个够本,杀三个顺便把父母的本也赚回来。他一直认为,如果没建虏,那他家也不用逃难,爹妈也不会死在半路上。

    等他挤到了里圈,就看到台子上站着三人,一个穿着官袍,应该是本地的官。另外两人他看穿着却不晓得是什么官。

    台子下面站着十个招兵的官爷,让下面准备报名的人,排成十行。纪远赶紧往前挤,排在他前面的已经有了十来个。只听到前面那些官爷,问来报名的难民,姓什么叫什么、哪里人、几岁、种地还是做工、家里还有几口人这些。问完之后,只要岁数是在十六到三十之间,不管是种地的还是做工的,基本都能留下来。轮到纪远的时候,他面前那个家丁模样的人也问了他一遍,等他一一回答完了,也让他和之前报名的人站一块去。

    纪远心想估计自己是被大将军的家丁选上了,于是就待在一边,等着拿到安家费后,拿去给姐姐弟弟让他们再往南边去点,碰碰运气。等了快一个时辰,每个家丁都招满了一百人。招满后家丁们都从怀里拿出个章子和一块印泥。在每个招来的新兵胳膊上,按照当时报的家里有几口人,就用章子盖几下。纪远手臂上被盖了三下,心想这是要干嘛?章子盖完,就听到家丁扯着嗓子跟他们说,让他们回去把家里人也一起带来,大将军会给他们的家人活做,不但能吃饱饭,还有工钱领。听到这话,不但这些人一下子哄了一起,就连旁边没被招到的,也呼啦啦都跪在地上,要求老爷把他们也带走,只要能管饭,没钱都成。

    朱由检看地上跪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心里一下子软了,转头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苦着一张脸:“少爷,如果都招了去。到时候没那么多田,没那么多活给他们做怎么办啊。”

    “可也不能让这些人饿死吧,他们也都是大明子民。你看看,一天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粥,他们能活多久?”

    朱由检咬紧了牙,年轻的面容看上去有点扭曲。“不管了,都招了,不能当战兵的就当伙兵,当辅兵。兵仗司、兵器局、火药局也要招人,不能当兵的就去做苦力,做不了苦力就去火药局包火药。”

    王承恩叹了口气:“哎,殿下仁慈。”然后转身让韩济去通知这些难民,所有人都可以跟着去京师,老爷给你们地种,给你们找活。

    这时,从城门里出来了十几辆牛车,牛车上都是一石石的粮食和蔬菜。这些是在之前招兵时,朱由检看天色招完人也已经要黄昏了,估计今晚得在这里停留一天,就让韩济安排人去城里买了粮食和蔬菜,准备在城门口先让这些难民吃顿晚饭睡一觉,明天一早就出发回京师,去天启提前做过安排的皇庄。

    粮食和蔬菜到后,王承恩又叫这些衙役回城去借几个大锅来。这些衙役知道面前这些都是锦衣卫,立马有三十多个衙役回去找一些大户借锅子。还有一些衙役,干脆把粮食和蔬菜都搬到粥棚那边,反正这些流民明早就走,这粥棚也能拆了。

    在衙役的指挥下,难民们从城门外公井里打了水,把煮粥的锅子刷了下。其实也没啥好刷的,已经干干净净的了。朱由检看着手下把大米倒进了锅子放了水每个锅子里都放了点白菜开始煮粥。不过这个粥按照朱由检的要求,一定要能筷子插上去不倒,所以要比粥棚里的粥厚上许多。

    纪远三姐弟连破碗也就一个,现在被纪远紧紧的捧在手里,六只眼睛像狼一样盯着他们面前那口锅子,十岁的纪关嘴里还在咽着口水。自从关外逃难过来,姐弟三人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看着锅子里飘出来大米粥的香气,发现自己的肚子都疯狂地咕噜噜叫着。

    没过多久,锅里的粥开始起泡,粥的香气从锅里飘出来。王承恩安排锦衣卫下去,让那些个难民别都围着锅子,一个个都排队领粥。当锦衣卫下去连推带打,终于让人群排好了队伍。纪远三人排在队伍靠前的位置。没一会粥就煮好了,王承恩挽起袖子,拿了勺子亲自给下面这些个难民施粥,朱由检则站在一边看着。

    轮到纪远三人的时候,王承恩勺了一大勺粥倒进了纪远的破碗里。纪远忙用嘴对着碗口拼命吹了几口气,就把碗递给弟弟纪关让弟弟先喝这碗,而纪关拼命地把这碗粥往姐姐那里推。王承恩见他们三人挡了后面排队的,把手一招让身后的锦衣卫把人拉开。

    纪远不清楚这些老爷要干嘛,纪涓端着碗往弟弟嘴上凑,而弟弟推着碗想让姐姐先喝。朱由检恰巧在边上看到此幕,再也忍不住眼中热泪。

    朱由检对他们三姐弟招了下手,说道:“你们站过来些,喝完了我再让他们给你们盛。慢慢喝,现在很烫。今日一定让你们喝饱。”

    站在身边护卫信王的武骧右卫统领刘贤东和韩济,连忙摘下自己头盔,韩济拿着两人的头盔走到王承恩身边说道:“把粥盛这两个头盔里。”

    纪远三人走到朱由检身边蹲下,弟弟捧着碗,哥哥姐姐捧着头盔,也不怕粥烫嘴。稀里哗啦喝了起来。

    朱由检转头对韩济说道:“派人进城去米铺再买点米来,今日要让这里的人都喝饱。”

    一眨眼的功夫,姐弟三人已经将粥喝完了,碗和头盔也舔得干干净净。纪远刚接过姐姐手里的头盔想要递给那位官老爷,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朱由检一躬身说道:“我去将老爷们的头盔洗下。”说完,就往城外河边跑去。

    朱由检看着纪远像中箭后的兔子跑的飞快,也就由他去了。自己就和那姐弟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没一会纪远带着两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头盔,交还给了韩济。朱由检此时也从纪涓的嘴里了解了他们如何来到这里,不由得又要落泪。引得王承恩连连回头甩眼色给这个小娘皮,好让她快点闭嘴,别让殿下失了体面。

    不一会,锅里的粥都施完了。进城去买米的锦衣卫还算机灵,不但买回了米,又扛了几个大锅过来。

    仍是烧水、放米、煮粥、排队、喝粥。

    朱由检对蹲在自己身边的纪远问道:“想不想回辽东,敢不敢杀建虏?”

    纪远一听,连忙跪下边磕头边对朱由检哽咽着道:“求大将军收我当兵,我要杀光建虏,给我爹娘报仇,呜呜呜呜……”

    朱由检点了下头,对纪远说:“你先跟我再去天津,我还要去天津招募点人。”

    纪远问道:“那我姐姐和弟弟……”

    “我找人先把你姐姐和弟弟送去我家,等我们回了京师,我再找地方安置你们。”

    “谢谢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