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吾弟当为尧舜

白衣军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崇祯力挽大明朝最新章节!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公元1627年),天气正狠,整个北京城像个大火炉一样。

    信王府外,滚滚的热浪晒的来往的行人汗如雨下,一阵风吹起,便有满街的碎屑飞舞。

    信王府内,十四岁的王承恩站在一旁,朱由检看完宫里张皇后送来的小纸条后,很快又将小纸条扔进了檀香炉里。里面写着“陛下病危,魏忠贤和天启奶妈客氏已将普通怀孕妇人潜送进宫中。昨夜妾已说服陛下,及时立弟为帝。张国公可托大事。妾与内阁施凤来力争殿下进宫见驾。还请弟早做准备!“

    从天启帝落水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朱由检一直不能进宫见驾。在多方博弈下,在天启的回光返照下,天启终于彻底清醒了,他知道魏忠贤客氏在干什么,但是还是决定召见信王。

    果然不能得罪女人啊!被客氏整得小产的张皇后对客氏和魏忠贤可谓是恨到骨头里去了,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剥了他们的皮,一直跟魏忠贤在宫里对上了。天启病危,膝下无子,一旦朱由检继位,张皇后要的就是朱由检宰了魏忠贤和客氏,泄了她的心头之愤。勋贵文官东林党也很想宰了魏忠贤,扫清朝廷的阴霾。不论是与不是,天下士人已经把所有的错都归到了魏忠贤头上,只是阉党势大,不明说而已。这个英国公,明末英国公张惟贤是唯一战死的国公。侯伯一类战死的数不胜数,但是众多享福九代十代的国公府却只有一人有骨头,可叹可悲。

    历史上,崇祯登基轻松收拾阉党,还是靠张惟贤这个枪杆子。皇权在,国公在,皇权灭,国公亡。张惟贤是个明白人,不像其他的国公以为投降后,还可以继续荣华富贵。276年养国公养士人,养出来一大堆水货蠢货,大明也是可悲得很啊!

    唯一让朱由检惊讶的是施凤来了,这可是妥妥的阉党,靠魏忠贤进的内阁,这个货居然拥护崇祯。

    但是,魏忠贤吃不准朱由检的态度,有可能一登记就刮了他,有可能不杀他。所以必须做第二手准备,玩儿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而张皇后已经察觉到了,提前通风报信。

    “王爷,宫里来人宣旨了,据说万岁爷病危,叫您赶紧接旨入宫,您赶紧......”徐应元急急忙忙的从外头进来,到了王府的寝殿,来不及给朱由检行礼,就大声嚷嚷了起来。婢女们也快速地赶到了。

    “你倒是心细,让她们进来给孤王梳洗吧,更换九旒冕冠服。“朱由检(按《大明会典》“永乐三年”制度,皇太子、亲王用九旒冕)

    一大堆年轻美貌的婢女开始请发、洗发、盘发、梳髻,戴大授六珠帽,着青衣五章(五龙爪),穿青膝裤皮皂靴,盘素外朱里大带,佩玉佩玉圭香囊。

    铜镜里,一个年轻俊朗的亲王眼神开始变得明亮有神锐利,又慢慢地收敛回去了。

    朱由检带着徐应元王承恩来到了正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陌生的老太监,徐应元一步上前,笑脸莹莹地说道,“方正化公公,皇帝陛下派您来宣旨,看来您才是陛下真正最信任的公公啊!“

    “方正化?这不就是金庸小说的原型人物吗?大内高手,写了《葵花宝典》的牛人啊!

    在史书上,崇祯十七年,京师城破,方正化力战,一个人杀了50多李闯兵,伤100多个,战至最后一滴血。金庸先生特别喜欢他,所以把他写入了小说。“

    朱由检两眼放光,简直看见了偶像一样,做了一辑。

    但是,方正化这个万年不变的冷脸,不理徐应元,点了点头,站到正堂的上香台前,“王爷准备接旨吧!“

    朱由检连忙正身,整理冠服,匍匐正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病危而无子,现特着信王朱由检接旨后,立刻进宫。钦此!“

    “小王遵旨!“,朱由检正身双手平举接了旨,看了一眼徐应元,徐应元立马上前,掏出三根金条放入方正化太监的袖子里。

    方正化回了一个懂事的眼神。

    “忠义的人平时也会贪点小财,有趣的太监!“朱由检心道。

    悄悄地给王承恩说了一声,“换你的常服从王府后门去英国公府,找到英国公张惟贤,说信王邀请小国公今晚到信王府游玩儿。“

    朱由检走到门外,把跪着的商明辅和周世治太监扶了起来。悄悄地对商明辅说道,“商明辅,刚刚的圣旨你也听到了,心里有所猜测吧!你以前是御马监太监认识不少人,四卫营、勇士营(嘉靖册封的,后来崇祯改为勇卫营),都有熟人。

    本王进入陛下寝宫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寝宫中,你就去如厕,从厕所直奔御马监,让你觉得可靠的将领今晚来见本王,说陛下病危,今日就会册立本王为皇,今晚他们也会得到立孤为皇的消息,得到消息后,立刻出宫来见本王。此事办完,你以后就是御马监总管太监了。“

    “是!王爷放心,小的一定把事儿办好,办得隐秘。“商太监心喜地说。

    然后,朱由检坐上皇宫里的娇子跟着方正化大教主去了皇宫,徐应元商明辅等信王府的老人也跟随着。

    ......

    “王爷,乾清宫就要到了。”方正化的声音在轿外响起。

    朱由检闻声,撩开了轿帘看着轿外,近前是坑洼的宫廷砖石地,而不远处是斑驳的宫墙,寸寸皲裂,墙下长着青苔,无人清理;乾清宫的琉璃瓦平日蒙尘。由内而外,整个大明又何尝不是寸寸皲裂,无人清理呢?

    午时的风从轿窗外吹入轿内,朱由检猛地打了个激灵,清醒起来。“在内阁大臣兼户部尚书施凤来和张嫣皇后的支持下,才得到了这进宫探病的机会。我可得好好表现一下,看本影帝的精彩演出。哼哼!明末我来了!“

    “王爷,乾清宫到了。“

    朱由检走出娇子。

    四处大红色的千灯琼,映红了整个乾清宫。四周都是佩剑的太监净军,忙碌的宫女和小医官,巡逻的锦衣卫。

    “皇兄,皇兄,弟弟来了!呜呜呜!“,朱由检用口水在眼角摸了摸,然后大哭大喊着走进了乾清宫正殿。

    几个内阁大臣看见痛哭的信王,顿时又开始哭嚎!守在那里等着皇帝驾崩的“忠臣”们,看见这一幕,都暗自挑起了大拇哥——这真是好弟弟啊,真正的兄友弟恭!!嗯,兄友弟恭!

    但是朱由检瞬间有些懵,皇帝呢?

    方正化这个死人脸又凑出来了,“王爷这是正殿,寝宫还得往前走。“

    “呜哇....呜哇..皇兄皇兄,弟弟来了,你可得好起来啊!大明的万里江山,亿兆庶民......”

    朱由检又哭到了寝宫,直奔病床。几乎快哭倒在病床边。

    “皇兄!皇兄!你怎么了啊?弟弟一直在为你祈福。“朱由检伤心地道。

    面色蜡黄,唇色煞白,看见弟弟后,浑浊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皇弟别哭了,来来来,快让哥哥瞧瞧,还是清瘦,委屈弟弟了,搬出皇宫后,皇弟过得还好吗?“

    “有哥哥的照顾,皇弟过得很好!比当年咱哥俩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生活,好太多了。“朱由检引道。

    “皇弟,想当年咱们哥俩相濡以沫,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当年你才这么点高,转眼就这么高了。也精神了。哥哥我当年都是把吃的先给你,不让他们欺负你,,,,,,“

    一说起当年在宫中的生活,哥俩都一阵心酸,聊了好久好久。

    天启皇帝坐在床榻上,认真起来了。“五弟,别哭了。皇兄自知自己的身体,但是今后不能再替你遮风挡雨了,得靠你自己了。

    朕不是一个好皇帝,朕错投了帝王家,朕应该投到一个匠户家,说不定还能称为大明的鲁班。但是,朕也知道,朝廷风雨飘摇,好在忠贤忠心赤胆,努力躬亲。

    之前朕想采纳忠贤的办法,从其他藩王的婴儿中,选一个过继到朕的门下,再传大位于他,由张皇后和忠贤垂帘听政。只是大臣们集体反对,又如皇后所说,如今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弱主登基,无法平衡朝廷,只会被一方挟持。众观历朝历代都没有超过300年的,所以,幼主长大时,可能大明已经不在了。

    因而朕改变了主意。“

    天启看了朱由检一眼。

    朱由检连忙低下头去,心想,魏忠贤没有从藩王们那里找婴儿,而是从京师附近的普通民户家找到孕妇。你一死,她们就成了你的妃子了,生下“皇子“,继承大位,这真的是又忠又贤啊!

    天启看着老实本分的弟弟低下头,叹了一口气,要辛苦弟弟了,皇帝的位置是一个折磨人的位置,弟弟多半不想当。但是,没人了啊!只有你了。

    “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天启坐直了认真地看着朱由检。又非常爱惜地看着旁边哭得梨花带雨的绝世美人张皇后,心里一阵柔软。

    “臣弟必视皇嫂为嫂为母,奉为太后,主持中宫,也给中宫诸妃以太妃的礼遇。臣弟听闻皇后有一妹妹,名叫张婵,年轻貌美,欲娶其为妃,陪伴张皇后于后宫。“朱由检也认真老练地回答道。

    “好!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天启用力紧紧地握住朱由检的手,认真地说道。

    “魏公,还请过来,把手伸过来“,朱由检左手一把握住一身大红蟒袍的魏忠贤的手,右手被天启帝紧握。

    “皇兄,臣弟将会与魏公一同治理好大明的江山,遇事多请教魏公。您就放心吧!“朱由检握住魏忠贤道。张皇后递来一个吃人的眼神,朱由检给了请安心的眼神。

    “好!内阁拟中旨,司礼监批红用印,诏告天下。

    朕继位以来,才德平平,但夙夜兢兢,复辽东,灭女真努尔哈赤。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于,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天命不可违,今病危而无子。

    信王朱由检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天命,兄终弟继,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于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授信王以册宝,立为后继之君,以重万年之统,以安四海之心。钦此!“

    天启口说,内阁众大臣拟旨,批条陈,司礼监总管魏忠贤批红用印,抄送多份。

    按照必须的套路,朱由检就跟大臣们玩起了三推三请,朱由检在众多内阁大臣的死谏下,在张皇后出声“皇叔义不容辞,且事情紧急,恐怕发生变故。“

    “臣弟接旨!“

    “吾弟当为尧舜!“天启皇帝临终善言。

    “臣弟自当恪尽勤勉,只求中兴大明,不负皇兄的重托!但不敢与尧舜相比。“朱由检跪俯大声地道。

    天启让朱由检坐到床榻边,柔和地用手摸了摸他的头,就像小时候一样。“弟弟长大了!大明拜托你了。你先回去吧!忠贤替朕送信王一下。“天启说道,又把诏书塞到了朱由检手里。

    “王爷请!“魏忠贤一脸笑脸相迎而来,躬身斜着右手臂。

    出了乾清宫,年轻老实的朱由检,转身对着魏忠贤作了一辑,谦恭道,“小王年轻,不懂诸多军国大事,日后还望魏公像协助皇兄那样协助小王。“

    一脸谄媚的魏忠贤微笑道“王爷今后,可不能这样作辑了,咱家只是您的家奴,殿下有事只管使唤,小奴只是殿下的一条狗。哪儿能受王爷的一番大礼!“

    “魏公公忠体国,,,“

    “殿下年轻有为,,,“

    “魏公恪尽职守,,,“

    “殿下英明神武,,,“

    经过老久的商业互吹后,有一种酒逢知己千杯少英雄相见恨晚之情。朱由检跟魏忠贤才悻悻地告别,回王府。

    坐在娇子里,朱由检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商明辅,明辅点了点头。

    “应元,魏公公搞垮了东林党,魏公好还是东林党好啊?“朱由检问道。

    徐应元认真地道:“魏公是坏人,但是更是穷人,他反对对穷人征税,提倡对富强地主征税,于国有利。东林党都是君子,但是却提倡对穷人农民工人征税,不敢对富商地主征税。“

    “你个老货还挺明白啊!听说,你跟魏忠贤交情极好,还曾经把酒言欢,对吗?“

    “王爷,您可不能听小人耳语,魏公势大,谁又不巴结他呢!别说内廷,就是外廷也是有很多魏党。但是,真心跟他的也就几十个人。其他的都是被逼站位而已。“徐应元慢慢地道,弓着身,瞄了一眼深邃的朱由检。不知道为啥,信王越来越看不透了。

    回到信王府,朱由检写了一封手书,交给了小英国公张世泽,交代几句,他就离开了。对于殉国的张世泽,朱由检打算好好培养他一番,毕竟现在年龄还小,17岁左右。

    然后,让徐应元太监写一封聘书,让他去张嫣的父亲太康伯府去提亲。

    让王承恩和商明辅周世治进寝殿,关起了门。

    商明辅太监道,“御马监有三个将领愿誓死跟随信王平魏党。他们三人得知信王被册封为后继之君的消息后,立刻就潜伏进了王府等待信王。”

    朱由检暗笑,他本人就是太监,不好意思说阉党,改称魏党。他们速度倒是挺快的,毕竟这是稳稳的从龙之功,还没有其他皇子竞争的从龙之功。

    “让他们都进来吧!”

    三个灰布蒙头的将领被带了进来。一股浓烈的狗屎味儿迎面而来,臭气熏天。

    “卑将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见过信王殿下。“三人齐齐跪下磕头。

    “怎么这么大一股狗屎味儿啊?你们不会是钻狗洞跑出皇宫的吧!“

    “是的!“三人齐声道。

    “好吧!下次洗了澡再来见我。这是皇兄册封我的诏书,你们看看吧!“

    看着一个瘦小的将领,面容清秀,有股子文气,这个应该是孙应元,徐光启的徒弟,力主采用佛郎机的军阵来操练军队(西班牙大方阵),在登州练兵遇到反骨仔孔有德反水,害死了孙应元。孙应元的价值不是打仗,是勇于学习西洋军事技术,并实战。这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

    剩下的两个虎背熊腰的将领,就不用说了,黄得功,周遇吉,这两人从崇祯元年一直带着不满一万人的勇卫营,一会儿南下打起义军,一会儿北上正面刚后金军,少有败绩,支撑着大明最后的局面。

    毕竟这是从九边抽调的老兵,黄得功这个货是辽东的,12岁就开始操刀子砍人,一路砍进天子亲军的猛人。

    只可惜都是将才,而不是帅才!统帅十多万军队进行集团作战的,也就是熊廷弼,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这几个人。

    还有一个猛人,南明时期的李定国,张献忠的干儿子,这个人是个天才的统帅。

    回过神来,“王承恩,去把本王府所有的银子黄金拿过来,给三位将领拿回去拉拢更多的兵官。“朱由检很快速地吩咐道。前世管工程项目的经验,就是给下面的清晰明确的指令,同时要赶工就得加钱。

    “你们拿钱就赶紧回去吧!把事情做得隐秘一些,绝不能走漏消息。几天之内必有动作,按计划行事。“面露凶光的朱由检说道。

    过了三天,天启皇帝驾崩了。

    魏忠贤第一时间就派方正化太监来接朱由检进乾清宫,先于所有大臣勋贵向朱由检抛来了橄榄枝,抢从龙之功。虽然有所担忧,但是,权势滔天的魏公公根本不怕,后宫都是他的势力范围,还有南海子的两万净军。天启皇帝已经当着内阁大臣下遗诏,诏告了天下,京师谁都知道了,直接封死了其他的任何办法。诏书很快就会到达各省巡抚手上。而且,信王只是一个小孩子,一个老实孩子,天启也有遗言,继续哄小孩子,这正是魏忠贤所擅长的。魏忠贤如是想。如果没有穿越,他的逻辑是对的,但是,谁能算计到穿越呢?

    朱由检让方正化太监立在门外,商明辅周世治王承恩也在门外站着。再次哭着来到了乾清宫,但是天启帝已经入殓,准备葬礼中。十多位内阁大臣和各部尚书,在朱由检一进入乾清宫就立马上前跪拜道贺,英国公张惟贤,黄立极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丁绍轼内阁兼户部尚书,施凤来内阁兼吏部尚书,张瑞图内阁兼吏部副尚书,李国祯内阁兼吏部副尚书。吏部周应秋、房壮丽,户部郭允厚,礼部来宗道、孟绍虞,兵部冯嘉会、王之臣、霍维华、崔呈秀、阎鸣泰,刑部薛贞、苏茂相、薛凤翔、崔呈秀,工部房壮丽,曹思诚左都御史。

    一一上前拜见,表忠心,这些大多数都是阉党,所只需要关注魏忠贤就好了。朱由检微笑应对,该许诺就许诺,一切等当了皇帝再说。

    九千岁微笑而来,立马下跪道:“信王殿下,明天之后,咱家就得改口叫陛下了。陛下请上坐,今日我们开小朝会,商议先皇的葬礼,也商议明日,殿下的登基仪式。信王今晚就别走了,就住在这乾清宫,明日一早,梳洗换龙袍登基。“

    “不要就宫中水食。“现在终于明白了张皇后托人在皇极门交给自己的纸条是啥意思了。

    “皇后到,劉昭太妃到(摄太后宝)“,张嫣着正装,美得不可方物,厥体颀秀而丰整,面如观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鬓如春云,眼如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齿细洁。

    朱由检惊人一撇后,快速跪下。大家都跪下了,还好没有他人被发现,难怪被列为古代五大艳后之一,跟自己的周后一样都是从5000美女中选出来的美女,就是不一样,朱由检心道。

    在太妃和皇后的主持下,众大臣很快议出了葬礼和登基的章程。

    太妃道:“由检,过来让我好好瞧瞧,清瘦,该多吃点儿。“

    朱由检就在那里被太妃左瞧瞧,右看看,那个喜欢。

    “以后可不能学你哥,皇帝不好好当,尽干木匠活儿了。“太妃批评道。

    “这话说得,谁都不敢接啊!也就太妃敢说。“朱由检心想。

    “孙儿以后一定勤勉尽责且对木工活不感兴趣。孙儿很是想太妃了,明天皇儿登基,今晚想在太妃宫里睡,陪太妃聊聊天,还请太妃教教皇儿一些人生道理。“朱由检特别恭顺地说道。

    随后就跟太妃和张皇后走了,信王府的几个太监和方正化太监跟着。

    来到寿康宫,朱由检让太监宫女都出去。一把跪下道:“明晚还请皇嫂和太妃有所准备,明晚由检要擒杀了魏忠贤这厮。这厮一介家奴,敢谋害皇家血脉,还敢干那偷梁换柱的事情,内阁已经是阉党的内阁了。但是他只有净军两三万,不涉及军权。今御马监勇卫营三将领都愿意支持皇儿,所以吾愿意一试。“

    张嫣:“不要,太危险了。“

    太妃沉思了一下问道:“有几成把握?“

    “七成“

    “男人的事情还是男人说了算,只是考虑得再仔细一些。“

    太妃执笔书写三封旨意,用太后印。两封交给了朱由检,一封交给了张嫣皇后。

    “事成之后,再议宫闱之事!你先去休息吧!哀家跟皇后再商议一些内宫之事。“太妃慢慢地道。

    看了一眼太后旨意后,瞬间明白,这个老太太不简单。不愧是在深宫中,从万历活到现在,居最高位的女人,不简单啊!

    一封让王承恩带出去交给张惟贤(还是得下正式纸质旨意,口头命令会让做事的人,心生犹豫),一封自己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