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锦衣卫东厂的末日

白衣军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崇祯力挽大明朝最新章节!

    “皇嫂,你的参本和人证物证,朕都收下了,但是,现在还不能杀魏忠贤,客氏可杀,朕先把一些事情理顺,再一一处理。现在朕必须抄家抄出银子来,明年就可以不征三饷了,才有钱练军队。魏忠贤死定了,但是他人已经不重要了,他的钱财才是最重要的。”朱由检解释道。

    “辛苦皇叔了。还是要多保重身体!还有嫂子我可以帮忙得吗?”美美的张前皇后,吐气如兰道。

    朱由检赶紧挪开眼神。张嫣当没有看见他的眼神,莞尔窃笑。

    “皇嫂,宫中总共有多少宫女和太监,护卫呢?”朱由检赶紧岔开尴尬道。(康熙说:明朝皇宫宫女一万人,太监十万人,因为供应饭食照顾不到,日有饿死者。大清皇宫总共只有3000人服务,后来逐步削减到1980人的宫女和太监)

    朱由检想了一下,带着张嫣来到灵堂把太妃和周氏叫了出去,然后给她们三个女人,一个任务,搞清楚宫里有多少宫女和太监,净军。然后宫女和太监下降到3000人以下。内宫的整顿交给了这三个女人去办。

    周遇吉带着刘侨骆养性、李若涟,锦衣卫西司房提督孙光,西司房堂上指挥刘应袭、马国瑊、齐昌国,北镇抚司理刑指挥梁清宏到乾清宫前殿来。

    “魏忠贤谋逆已经被拿下了,他在锦衣卫的五彪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杨寰、孙云鹤也被拿下了,魏奸安插的30多个熟人闲人也被拿下了。朕欲从你们几个中挑选能干的来领导锦衣卫,重整锦衣卫。

    谁来把锦衣卫的来历功劳和现在情况,以后该怎么干,说清楚讲明白,朕就升谁的官。”

    骆养性想先讲,被崇祯直接打断了。

    “刘侨先说,然后是李若涟,骆养性,一个一个来。”崇祯喝了一口新茶道。(熹宗初期,刘侨为锦衣卫抚司指挥,因为人正直,“不肯献媚,不肯杀人”,遵纪守法,魏忠贤便借势将其削馆免职。)

    “陛下,锦衣卫是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太祖设置锦衣卫以驾驭不法群臣,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太祖后来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便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后成祖复设锦衣卫南北镇抚司。

    主要职能为侍卫仪仗、侦缉廷杖、从事侦察、逮捕、审问、对外情报等等。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职位,因需要出使异域,精通多种异域语言及风俗礼仪是其基本的职业技能。

    臣经历阉党嚣张跋扈的时期,也知道锦衣卫用定子敲碎了东林六君子的头颅,耳朵灌水银,等等。

    在完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屈打成招的太多了。是为不法。臣不愿意做这些,于是被降职免职了。

    臣个人以为,锦衣卫只应该有侍卫仪仗、对内民情汇报、对外情报这三个功能,其他的都该交给大理寺。”刘侨坚毅地说道。

    这是一个有理想想改革的人,朱由检给他一个评价。

    “陛下,现在的锦衣卫有太多的问题。

    第一,锦衣卫已经不能提供任何对外情报,或者杀掉敌国奸细。对内也不能提供任何有用的情报了。(京师被李自成攻破时,之前一个月完全没有任何情报到达中央,包括第一次后金绕道蒙古,劫掠京师华北三省,完全没有任何情报预警。)

    第二,编制庞大,现有将近15万锦衣卫的编制,但虚吃空饷,欺上瞒下,违法乱纪,朝廷各种勋贵安插闲职虚职将近一百多年,编制庞大而无用处。(袁崇焕一案,锦衣卫对一个工匠的情报,那个工匠先说袁崇焕通敌,后来李若涟审核,这个工匠就翻供了,锦衣卫再审的结果又是袁崇焕通敌,但是那个工匠在京师生活了一辈子了,哪里知道辽东的事情。锦衣卫已经开始糊弄皇帝了,要么都是混混,要么就是收了银子,但是锦衣卫确实废了。)

    第三,卫所制度几乎完全崩溃,锦衣卫也不能幸免,与京师三大营一样存在着“占役”、“买闲”等严重弊病。

    第四,沦为东厂的走狗。

    陛下,臣认为现在的锦衣卫已经没用了。必须大破大立,精选有用之人3000人,1000人收集外国情报舆情,对他国高官进行腐蚀拉拢、暗杀,特别是加强海外未知国家的情报收集。

    1000人每个县郡,收集民间对官员的评价,下面已经舆论沸腾时,及时汇报情报。情报也抄送都察院。平时就潜伏在驿站邮局工作,一年穿四次情报就可以了。

    加大对白莲教、江湖势力、商人集团的监督。

    1000人在京师皇宫应对各种事项。

    其他的全部解散。”李若涟小心翼翼地说道。

    明末有一个悬案,到嘉靖时代,锦衣卫已经达到了十多万人了。历史上的崇祯让骆养性带着锦衣卫去跟李自成打,骆养性出去溜达一圈,一仗没打又跑回京城了。锦衣卫就没有出过任何力,没有打过一仗。从来没有保护过崇祯。对内很厉害,对外都不行。

    能在历史书上找到,战死的锦衣卫,就是武进士李若涟了。

    李若涟带领的锦衣卫死战京城。

    骆养性投降了两次,成了三姓家奴。腐化的勋贵有很多都是三姓家奴。

    也有有骨气的。

    但是大清是少数民族,制度全部照搬明朝,根据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改良。

    但是落后的清朝,在科技方面出的书,根本比不上明末时期出现的科技工程书籍多。

    大明是一个非常可惜的王朝。

    但是,大明的制度是落后于唐朝的制度的,商业也完全落后于宋朝的。因为,明朝是继承落后的元朝学习的制度。特别是户籍制度,300年里,你家是农籍匠籍就一辈子不能改变。

    唐朝宋朝的科举,考九科,算科,经科等等。大明朝和清朝都是只考八股文。

    从唐朝到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是一个文化制度户籍-文明倒退的过程。

    所以,不能让一大群混混,老油条,没用的东西,把大明拖垮了。因为大明是有救的。

    锦衣卫的问题现在整明白了,全都是混日子,挂虚职混饷银的。

    就是一群老油条。最后这群老油条一部分投降李自成,又投降顺治了。一部分跑到南京去了,继续战斗。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投降顺治的,投降一年后,清朝发现这群人没用,把锦衣卫改成仪仗队了。把锦衣卫的官全杀了,裁汰锦衣卫。成立十三衙门,只负责对外情报和对内舆情监控,锦衣卫没了。

    东厂直接解散。

    内廷直接废了,不要了。宫女太监只要3000人,都还嫌多。

    “李若涟,朕封顺治你为锦衣指挥使,刘侨和骆养性为指挥同知,刘应袭、马国瑊为指挥佥事。

    按照李若涟和刘侨的方略,先挑3000能干的锦衣卫出来。等白杆军戚家军浙兵狼兵进京后,朕再下令将其他的原地解散,朕不再给他们发银子了。

    锦衣卫的新职责,一、礼仗廷杖,二、对内监督,换装为平民,藏于市井江湖之间,对内得讲法度,三、对外情报加暗杀贿赂百无禁忌。

    四、把锦衣卫大牢的锦衣卫全部更换一下。最近需要被关押的“肥羊”太多了。不,逆犯太多了。

    五、朕亲掌锦衣卫指挥使印玺。

    召回所有在外的锦衣卫,挑选精锐,朕要亲自考察。如果有人反对,把名单给朕,全部算入阉党名单,特别严重反对的人列入谋逆案,你们都下去吧!”

    13万跟三千,吃了多少饷银啊!13万军队不香吗?

    跟清朝对比,跟各个王朝对比,禁卫军和情报机构,都没有抓人执法审判的权利。

    只有明朝是这样的。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没完没了地设置。

    但是这个机构严重地压制了思想的活跃。因为崇祯末年,欧洲已经开始文艺复兴,科技复兴了,荷兰已经有了公司制度和股票制度了。大明在制度创新方面严重落后了。

    大明在航海时代已经落后了五十多年了。

    大炮火器已经落后了,从引进红衣大炮打后金。想要引进西班牙大方阵,就是军事创新的落后。

    再过1640年-1840年,再过200年时间就要挨打了,就要抽鸦片了。

    东厂锦衣卫从崇祯年间来看,一点用都没有。真的要叛乱,真的遇到后金女真,锦衣卫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也收集不到任何情报。

    至于东厂,朱重八可没有设置东厂。东厂镇压百官,但是,最后投李自成的,投后金的官员,又是什么情况。

    用东厂来制衡失控的锦衣卫,这本身就是毒药。老朱家的疑心病确实是历代之最。

    有管用的锦衣卫,有被削权的锦衣卫,就不需要东厂的制衡了。

    “周遇吉,你带2000精锐去东厂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宣布东厂跟随魏奸参与谋反,全部抄家,抄家后,相互举报藏脏银,有功者可活。”

    完全可以把锦衣卫打造成F,BI和中央,情,报局。

    情报战才是锦衣卫最重要的价值。司法审案由锦衣卫东厂来执行,终究不是正道,更没有约束力,这是头猛兽,破坏法治的根基。

    明末的内廷是最应该被整顿的地方。相对于外廷的法治,内廷是皇帝的内院,想怎么干怎么干,这是最容易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