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子狩西蜀

门前梧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大唐武皇最新章节!

    六月十一日,卯时

    李亨天还未亮就起来了,张良娣忙起身服侍李亨洗漱。李亨用完早膳后,即使多打了几遍五禽戏,也依旧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今天是李亨监国的第一天,按例朝臣要到东宫朝拜李亨,包括宰相。虽然他想立刻就前往明德殿中准备朝会,但是李亨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要忍住,不能让人看到自己对权力是如此渴望,不然有性命之忧。

    快到辰时时李亨才从承恩殿(张良娣的住处)出发,前往明德殿听朝,在路上,李亨还让李静忠走的慢一些,他好调整心中激动的情绪。到了明德殿后,李亨就进入偏殿中,静静地听着太子詹士府司值的唱名:

    “太子太师陈希烈到

    太子太傅李暠到

    ……

    工部兼宪部(即刑部)尚书苗晋卿到

    ……

    兵部侍郎徐国公萧华到

    兵部员外郎王缙到

    ……

    监察御史裴冕到

    殿中侍御史吕諲到

    ……

    左拾遗张镐到

    给事中王维到

    ……

    京兆少尹崔有光到

    ……”

    直到结束,李亨依旧没有听到杨国忠和韦见素的名字,这两个宰相不来,李亨的监国岂不就是一个笑话吗,李亨胸中一时怒火万丈。深吸了一口气,李亨平复了一下心情,面无表情的走进了正殿中。

    随着李静忠喊了声太子驾到后,群臣才开始参拜太子。道了句“平身”后李亨再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时之间就这么冷场了。

    现在朝不朝会的已经不重要了,太子监国,两位宰相都不到,这简直是对李亨的下马威。能调动宰相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隆基,大明宫中坐着的这位大佬李亨可不敢怠慢。可是监国的位子就是李隆基给的啊,他昨天只是要求调动城中兵马来守城,并没有要监国的位子啊,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难道是杨国忠在搞事情?可韦见素虽说是杨国忠的应声虫,但依着他那胆小的性子,监国这样的大事他不应该不到啊,难不成他老糊涂了,不敢的罪杨国忠,就敢得罪李亨?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亨赌不起,他的这位老子可是一个无情的帝王,小命只有一条,李亨可不想丢在这个关头,即使监不成国,守不了长安,但他依旧可以去灵武即位,只不过是平白给郭子仪一个拥立之功罢了,要是把丢在了这儿李亨可真的就冤死了。

    在李亨打定主意,不开这个朝会时,崔有光要求上奏。不过现在没空,李亨要去大明宫打探一下风声,李亨只对崔有光说了句“稍后再议”后便下令撤朝,而后匆匆向紫宸殿走去。

    到了紫宸殿后,李亨发现杨国忠和韦见素都在这儿议事,这无疑让李亨松了一口气。他们议的依旧是要不要巡狩西蜀的事。李隆基确实是舍不得长安中的这一切,这曾是他指点江山的舞台,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李隆基是真的怕成为一个像陈后主那样亡国之君,为万世所笑,但更让李隆基怕的是之后那未知的一切。可是能守得住长安吗?李隆基一点信心都没有,他的胆魄,他的骨头早已被杨贵妃那婀娜的身体给腐蚀软了,潼关都丢了,何谈守长安。

    李亨行完礼后,就静静地站着,李隆基也静静地看着李亨,一言不发。

    但杨国忠等不下去了,他发难道:“太子欲守长安,不知如何守御?据臣所知,现下朝中要将无将,要兵无兵,单凭着长安城如何守得。”

    李隆基也盯着李亨,他十分希望李亨能给他一个完全可行的守卫长安的方案,但让他失望了。

    只见李亨梗着脖子,说道:“不守长安还能去哪,祖宗陵寝,宗庙社稷都在长安,如何能舍弃得了长安?安禄山来了,孤自以此躯挡之。”

    这二杆子的话让杨国忠都无语了,李隆基眼中闪烁着的光芒也淡了下去。李亨内心毫无罪恶感,他本来就想赶紧把这群人嫌狗厌的货色都赶出去,坚定他们的守城信心,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回了东宫后,李亨立即召见了崔有光,本来李亨是召见京兆尹魏方进,可是他死活不来。李岘被贬后,就是有这货接任,他是杨国忠的亲戚,妥妥狗腿一个。见到崔有光后,;李亨便让组织全城百姓加固城墙,增修器械,并让他派一部分人到商洛运粮。

    而李亨去了军器监,可是当李亨得知军器监在天宝九年发生过一场大火,里面的兵器到现在还没有填满,又在之前拿了一批兵器,已经所剩不多了,李亨的当时脸就黑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让李亨稍感安心的是库内还是有五千把陌刀,两万副重甲,三千杆长槊,两万柄横刀,两万面小盾,三千面大盾。这些东西已经够了,李亨更在意的是马槊、陌刀和铠甲,李亨在得李隆基的批复后,便把这些兵器甲胄一卷而空。

    如何打这场长安保卫战,李亨已经有了想法。他一面在军中挑选擅长骑射的、身体素质好的、擅长骑马的军士,同时派遣萧华、李齐物、王缙等人在长安招兵买马;一面让一群大匠带领着老百姓加固城防,有时亲自担土搬石,李亨在后世是一个农村人,这些事早就做过,这种榜样作用极大地鼓励了长安百姓。又让苗晋卿紧紧的盯着工部的工匠们打造兵器,甲胄,还让崔有光亲自带领精壮到商洛运粮,李亨还下令打造二十件兵器或甲胄,或是运来二十石粮食赏一贯钱。一时之间,长安百姓无不踊跃。

    此时的骑兵有重甲、轻甲。重甲骑兵身覆重甲,弓箭很难射入,使用的兵器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马槊,马槊长六尺,刀刃将近两尺,骑兵在马上以三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冲锋,这样排山倒海般压来,简直是无物不催。有破解它的办法吗,自然是有的,这就是大名鼎鼎陌刀兵。陌刀兵是重装步兵,士卒手执六十斤重的陌刀,可以横行整个军阵之中,当然这得要体力。

    这两种兵器是野战中常用的,但也是很珍贵的,尤其是陌刀,李亨猜测整个安禄山的军中也只有五六千把,因为陌刀的制作工匠全在长安城内,就在东宫对面的匠作监里。这虽是一把杀手锏,却不是攻城利器,但李亨也得做好打野战的准备,尤其是现在士气低迷的时刻,太渴望一场胜利了。但李亨是有刀无人,能拿陌刀的士兵都是万里挑一,李亨到哪找去,只得在矮子里拔高个,凑合着用了。

    长安城中,三千金吾卫三千,由高力士带领,禁军有不到两万人,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领,这两支军队李亨是没法碰的。剩下的就只有先前招募的还没有送到潼关的四万人了,现在正在军营中待着。

    在这四万人中,李亨挑选出八百名能挥得动陌刀的人,编为陌刀对称为横山军;两千人能骑在马上把箭射出去的,编为轻甲骑兵,称为飞虎军;又挑了三两千名会骑马的,且身体素质好的编为重甲骑兵,称为铁甲连环军。

    李亨的陌刀对做不到像李嗣业那般,使之成为战场突击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李亨自有妙用。重甲骑兵不是执着马槊冲锋吗,以其三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你只要把陌刀对准马腿横放,就立时能把马腿砍断。所以李亨打算用陌刀砍马腿,并给陌刀对配备了大盾,已做防护马槊的攻击。陌刀对以十二人为基本单位,用大盾围成鱼梭队形,并让两个人拿马槊架在前面的一个盾上,里面有四个陌刀手,盾用来保护士兵,稳固队形,长槊则防止敌人的骑兵跳到队形的头顶,陌刀手则在敌人骑兵冲锋的时候斩马蹄。李亨分配完后便让他们练队形,并把桌子倒放,让四腿模仿马腿,用绳索拉着桌子让他们练习斩马蹄。

    李亨在重甲骑兵上套上连环,用铁链将两匹马或是三匹马连在一起,因为时间紧急,每队人数过多,大家学不会。鉴于连环马跑起来就不能停,并且勾到两匹就拖到一对的弊端,李亨让人在每匹马的脖子上挂铃铛的地方又放了一个铁钩,把铁链两头分别装了两个大圆环,以便于将铁链套在马上,也便于取下。李亨让他们练习掌握冲到阵前时才把马匹链起来,以免让敌人发现端倪。

    在骑射上,李亨完全复制成吉思汗的战法,让骑兵遇敌时分为左右两部,只绕着敌军射箭,而不正面厮杀,这种战法是成吉思汗创造出来专门对付重装骑兵的,他要求骑手在骑马时射箭并且要射到敌人的面部或是马的眼睛,这对骑兵的素质很是严苛,李亨自认现在还办不到只是。

    李亨在训练军队的同时也在紧急加固城防,城池的布防李亨交给了工部大匠来具体指挥,而调集物资则有京兆少尹崔有光主办。他们一面挖陷马坑,明的暗的连环套,一面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在这个时代该怎么防御,他们也就怎么做。不过李亨还是稍微做了一点给变,在城墙上,让人墙头安置了四边形木架,木架斜搭在城墙上,让最外侧的一边距离城墙有两米,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防备敌人的云梯。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云梯或者是轻梯顶端都是带着铁钩,它会牢牢地勾住城头,这也就让你无法掀翻梯子。李亨急是要让云梯勾在木架上,它距离城墙有两米,即使你从云梯上爬了上来了上来,你也没法登上城墙。除此之外,在加固城墙的时候,李亨也特意让他们把地面修的倾斜一点,这样就能让敌人的攻城器械很难到达城下,即使到达,你推着一个大家伙仰攻,也用不上多大的力气啊。

    期间,李亨还奏请李隆基调边兵勤王救驾。可是此时朔方、河东军的主力早已出了太行山,正在河北的大平原上驰骋着。

    李亨一边紧急训练军队时,一边加固城防时,杨国忠见李隆基依旧在犹豫,便让虢国夫人、秦国夫人进宫,找杨贵妃。在杨贵妃的劝说下李隆基早最终做好了决定,长安城守不住,他也不想守了。现在的李隆基早已不顾其他它,什么圣明天子、英武皇帝,统统扔到一边。

    这期间,李隆基又把李亨叫到紫宸殿,问他去不去成都,不过李亨依旧坚持之前的决定。

    “儿臣心意已决,唯愿与长安共存亡。”

    但为了能让李隆基安心,李亨又说道:“大人离家,若安禄山以轻骑尾追,亲军殊难与战,儿臣深以为忧,今儿臣在京中,贼必先攻长安,若大人安好,儿臣死不足惜。”

    李亨一席话让李隆基热泪盈眶。不过李隆基感动归感动,但对李亨的警惕依旧没有放松。

    李隆基现在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留李亨守长安,他已经感觉到了李亨对权利的渴望,一但李亨离开了自己的身边,就真的是龙游大海,他再也无法控制了

    六月十二日,李隆基登上了勤政楼下达了御驾亲征的诏书,李亨看到后就知道他要跑了,历史上他就借着这个幌子逃出长安,跑到了西蜀。接着,李隆基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让将军边令诚掌管宫殿的钥匙。然后李隆基又假称剑南节度使颖王李璬将要赴镇,命令剑南道准备所用物资。当天,玄宗移居大明宫。

    李亨不知道他应该怎么面对李隆基,是跪地劝阻,还是跑到城门口送他。劝阻吧李亨是真的希望他赶快鸡蛋滚路,呆在长安城里只会添倒忙,而且李亨还要时时刻刻想着李隆基他们的心思,防着杨国忠给他拖后腿,防守长安的重担已经让他很是疲惫。让他走吧,李亨打的旗号就是死守长安,可是他却送当今天子逃离长安城,这对李亨的威信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谁还信李亨会坚定地守长安城呢?

    无奈之下,李亨只能装傻,他上表说希望能做先锋,先往郑县,以待王师,一来可以打探情报,二来可以提振士气。李隆基依旧在犹豫放不放李亨出笼,他也看出来了李亨的意图。

    不过李亨可不管其他,当晚便打着天子先锋的旗号出了出了长安城,到达灞桥驿,等待长安城的消息。李亨把自己训练的那四万人全都给拉了出来,一个也没给李隆基留下,李亨知道。

    李亨也给张良娣交代了一下,后宫之中的女眷们,还有李亨的诸多儿子,全部前往蜀中避难,并让次子李係、四子李佖各带着三百兵马为典兵扈从跟着保护。当然,李亨没忘记马嵬事变的事,特意给老二、老四交代了一下让他们搅和一下,不过严厉要求他们只准坐幕后黑手,不准抛投露面,更不准伤害天李隆基,只要杀了杨国忠他们的一家人,打击一下李隆基的天子威信即可,如果李隆基受伤了,影响会特别坏。只不过张良娣自己却不想去,她说自己膝下无子无女,无牵无挂,不想离开李亨。李亨也只得应允,便让她和李俶一起在东宫中等他。

    李隆基听到李亨带着人跑了,也无可奈何,即使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由着他了。

    李亨休息了一夜,到六月十三日,早上巳时时,便有信使传信说天子巡狩西蜀,便立刻打马返回长安。

    返回到长安城后,只见所有的人都在乱跑乱叫,那群达官贵人们,驾着马车,拉着财宝,挣着出城,以致交通堵塞,都堵在城门口,前推后搡,人马相践,极为混乱。要不是李亨让军士们用拳头开道,他都差点被堵在城门口。进城后,李亨便下令将长安城各门全都给封了。长安城中同样极度混乱,一些流氓混混跑到皇宫里哄抢财物,还有一些在大街上奸淫掳掠,杀人越货,崔有光杀了好几人也没有把他们弹压下来。李亨当即命人抓捕作乱之人,又配人到大内镇压,这些人,李亨二话不说直接斩首,留着他们也是祸害。

    平定作乱之人后,李亨就让崔有光派人在大街上喊道“太子殿下已回了城中,誓守长安城”。又让边诚令拿出了府库中的财宝,赏赐给了自己的将士,并说道:“今天子巡狩西蜀,欲守长安者,孤一人而已。何哉?正因祖宗社稷,难以割舍;家国天下,未敢相忘。孤德才卑微,唯以此身许长安。君等皆为义士,孤今别无所赠,唯此薄财,诸君勿拒。”

    众将士听后,亦无不感动,便言道:“殿下以千金之躯,尚不惧死,臣等腐泥朽木之身,敢不用命?”而后李亨也来个跨马游街,为求百姓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