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唯有读书痴

薇小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愿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最新章节!

    苏薇在小的时候,也是个有些叛逆的孩子。只是她的叛逆不在表面,而是在骨子里。

    苏薇喜欢学习,喜欢读书,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是老师和同学眼中公认的好学生。

    但苏薇从小就不喜欢写作业,尤其是重复多变的生字生词。为此没被班主任古老师念叨,还找过家长,苏薇至今还记得,古老师曾对父亲说“苏薇这孩子聪明,成绩优异,就是不写作业这一点让人无奈,您看家长是不是也配合监督一下?”

    父亲为此没少训斥批评,甚至还动过手,可惜收效甚微。

    苏薇仍旧我行我素。

    在苏薇看来,既说是生字,那就说明这个字不认识,不熟悉,而对她而言,她认识会写,自然就算不得生字了,那又何来需要写那么多遍呢?

    所以,苏薇既不是偷懒,也不是为了和谁作对,她只是单纯的觉得不合理。

    直到古老师也不再因此碎碎念,对她开起了绿灯。只因苏薇的成绩从未退步,即使请了病假,依旧稳居前三。每年学期末表彰大会,都会获得奖状许多!

    苏薇真心觉得,那种作业无异于多做了许多无用功,于是她不怎么写。对于她未掌握的东西她自然是用心对待的。

    于是那些别的孩子大部分用来写作业的时间,苏薇全都用来看书。

    那时候爷爷有个书架,书架上有很多书,尽管有很多不是她这个年龄能看懂的,比如《陈云文选》、《***诗词》、《红楼梦》、《三国》等等,还有许多技术方面的工具书。

    爷爷很珍惜他的书,每本书都摆放的很是整齐,经常的清理,连灰尘也没有,保存的很好,也从不外借。

    苏薇就会从其中偷偷找一本来看。因为她太安静了,所以奶奶对她很放心,于是她也有了更多独处的时间。

    那时候苏薇最爱读的便是《红楼梦》,那还是比较老的一版:是那种蓝色封皮,繁体字印刷,竖版的。对于书中的文字,苏薇有很多都是不认得的,于是半猜半读的,实在弄不懂的就查字典,最终在经历了几个月后读完了。

    沉浸在书中世界的那些时间,无疑是苏薇最幸福的时候。

    她会随着书中情节的走向而心情起伏,苏薇觉得自己是真的能与角色共情的人。

    红楼中最爱的自然是黛玉,不知怎地,苏薇竟觉得自己和黛玉有些相似之处,一则都是借住在长辈家中,不如自己家中自由;二则都属心思敏感,伤春悲秋之人,飞叶落花皆会伤神,连变个天,似乎都要感慨良久!

    书中诗词很多,苏薇最爱的便是那篇《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苏薇第一次读《葬花吟》时,便不禁悲从中来,泣不成声!尤其是那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苏薇觉得,黛玉那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姑娘,母亲早逝,父亲为了她好,才将她送去外祖母家,还为她带去丰厚家资,以为女儿定会过的舒心快乐!殊不知,本应被娇宠的姑娘,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连应有的待遇都被苛扣,最后还被人指责爱使小性儿,不够圆融。到后来落了个被人占尽家财,弃之如敝履的结局,最后终是花落人亡,香消玉殒!

    岂能不让人为之叹息扼腕!

    分明是那么一个钟灵毓秀,至情至性至真的女子啊!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在贾府大厦将塌之前,能早早脱身离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平时养尊处优的一群人,当被人抄家关押之时,那种狼狈,哪里又是仙子一样的黛玉应该承受的呢?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那时候的苏薇并不懂其中的情爱或者其他一些东西,但仅凭她能理解到的,便足以被打动。尤其是里面的诗文,苏薇很是喜欢。

    苏薇对书有种痴迷的感觉。

    那个时代,并没有那么多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至少苏薇家没有。

    所以除了爷爷书架上的那些书籍外,苏薇对锦年家的杂志,也很喜欢,比如《读者》、《青年文摘》等,甚至连每一期的《故事会》也不放过。

    一大堆同学在锦年家的时候,氛围总是热烈而喧闹的的,苏薇很喜欢身在其中,却并不过多加入的感觉,她总是拿起一本书,坐在角落看的津津有味。

    甚至连锦年家不知道谁放的《四柱预测》也会翻来看看,什么天干地支,生辰的年月日时,也一一对应,细细琢磨。

    以至于后面犹觉不足,把爷爷的那本《周易》也拿出来,按书上所说研习八卦,还找来硬币用来看卦象。

    想到这里苏薇觉得自己那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是爆棚。只是无人引导,终是只学到一点皮毛罢了。

    妹妹苏白还曾说起一件小事,那就是有一次父亲给了五元零花钱,可能是想让她们买一本便宜的小人书,苏薇带着苏白去报刊亭买了一本《365夜故事》,把五元全花完了。回家后父亲脸都黑了,据说后来还一直念叨报亭坑人什么的。

    苏白说,那本书全都是字,一副插图都没有,只有姐姐你能看!

    苏薇对此毫无印象,或者说苏薇自有一套过滤系统,不想听的都自动屏蔽了,对于父亲那时的脸色苏薇确实没有注意,她想可能她那时候早已沉浸在故事中了吧!

    想到这些,苏薇忍俊不禁,她真是痴了,那时怎么就没考虑过其他呢!

    不管是童话,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又或者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对于书,苏薇真的是来之不拒。

    这也是为什么苏薇从小学有作文开始,写的每一篇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的原因。

    对了,中学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苏薇也很迷武侠小说,什么《楚留香》、《陆小凤》、《雪山飞狐》、《七剑下天山》等,也曾幻想自己拥有盖世武功,仗剑走江湖。

    再后来,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到张爱玲的《半生缘》,亦或小仲马的《茶花女》、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不得不说,大量的阅读,让苏薇获得了极大的知识补充,否则,即使你心中有万般想法,怕是也无法完好的表达!

    尤其是对于内向的苏薇而言,文字的确是她最喜欢的方式!所有那些无法张口说出来的东西,都可以从文字的字里行间流露和体现。

    她最喜欢安静的时候,自己写些什么,有时候是随笔感悟,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是小诗!

    苏薇觉得,她很享受那种美丽的文字从指尖流淌而出的感觉,那一个个文字美好的如翩翩起舞的小精灵,让人甘愿在文字的世界里徜徉迷醉!

    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而你所有读过的书,最终都会成为一种积累与沉淀,丰盈你的精神世界!不管日后这世界怎么变换,你都可以坚守本心,不被物欲横流的繁杂所蒙蔽!

    愿成长,落落大方,枯木逢春,不负众望。

    望眉目有山河,清澈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