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春耕

稻香老农V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重生之耕读传家最新章节!

    第二天,宋城一家四口在叶家吃过早饭,随后就回家去了。

    “爸、妈,我们回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叶芝兰温声说道。

    “好、好,路上注意安全,替我们问候亲家母。”叶母回应。

    “小妹,放心吧,我和你哥会好好照顾爸妈的。”大嫂刘芳说道。

    “大哥、大嫂,那辛苦你们了,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跟我们说。”宋城说道。

    “孩子们,跟外公外婆说再见。”叶芝兰提醒道。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大表哥、二表哥,再见!”

    叶华万分不舍,吵着要跟宋云锦一起回去,被他老爸叶凯给提了回去。

    快到中午的时候,平安回到青云村。

    “奶奶,我们回来了!”还没进门,宋朝阳便大声呼喊。

    宋奶奶从厨房里出来,“回来得真是时候,刚做好午饭,去洗个手,赶紧来吃饭吧”。

    “谢谢妈,妈,您辛苦了!”叶芝兰笑着说道。

    “妈,您真好,不管在那个年龄,有妈的孩子都像个宝。”宋城笑嘻嘻地说。

    这话逗得大家都笑了。

    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吃了个午饭。

    宋奶奶是宋家嫡传,没有兄弟姐妹,旁系的人怕被“地主”连累,绝大多数早已不来往了。

    过年期间,也就只有宋城的朋友和叶芝兰的兄嫂来过宋家。

    —————分隔线—————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很快又到了立春时节,宋城夫妻早几天就到县中学上班了,青云村现在要开始进入春耕时节了。

    不久前,青云村已改制为青云村生产队了,村长刘大勇任大队长兼支部书记,苏大山和宋河任副大队长。

    苏大山是苏老二苏爱国的父亲,宋河是极少有的与宋城一家还有来往的宋家旁系,是宋奶奶的堂兄辈。

    整个生产队16至6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有两百多人,以十人为一生产小组,共有二十三个生产小组,分别以数字命名。(数字虚构,请勿较真!)

    宋奶奶被分配到第九组,与宋家交好的苏爱国的母亲周荷、宋河的妻子高秀芬都在这一组。

    青云生产队里主要是水田,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制。

    现在需要进行育种,把留出的种子放在簸箕、箩筐之类的竹制品内,用水泡湿,然后盖上一块布,等待着种子发芽。一般来说,隔夜了就回发芽。

    不过,发芽后还要等几天,让种子充分发芽,才能拿到秧田里撒种。这项需要耐心的细致任务一般交由妇女来完成。

    种子充分发芽后,就可以拿到秧田里撒了。

    撒完种,还要在田垄上扎上一些稻草人,防止鸟类来啄食稻种。

    撒完种,再过一段时间还要施肥。因此,在育种、撒种期间,还要堆肥。

    田已经犁好了,因为生产队里的耕牛不多,只有三头。每个生产小组只能轮流使用,还没轮到的或已经使过了的,只能是用人力了。

    经过二十天左右时间的生长,秧苗已经长成,接下来就开始插秧了。

    插秧是一个特别累的事,要连续几天弯着腰、弓着背,特别让人难受。

    不过每个生产小组负责拔秧苗的人和插秧的人半天轮换一次,这样就不会让人太难受,又兼顾到了公平。当然啦,磨洋工的人还是存在的。

    插秧的这段时间里,都由云锦书和宋朝阳负责做饭,虽然宋奶奶总是叮嘱他们要是不行就等她回来再做,可姐弟俩总是完成得很好。可见宋家的大人教导有方,两只六岁的胖团子就能把一天三顿饭做好,羡煞旁人。

    打猪草喂猪、喂鸡也都由姐弟俩一手包办了。

    每天上午和下午,宋云锦姐弟都会送自家煲的凉茶到田里给宋奶奶,用稀释过的灵泉熬的,特别甘甜解渴,与宋奶奶一组的村民都受了益。

    大家都对这两姐弟赞不绝口。一些大人们回到家里,一看自己的儿子只会调皮捣蛋,对比宋家姐弟,一气之下就抄起棍子,把那些小子揍了一顿。即使不打,也会发几句牢骚,“看看人家小锦和阳阳,比你们还小都那么能干,要看看你们,除了吃、睡、玩,还能干什么?”

    这段时间里,村里的小朋友都对宋云锦姐弟充满怨念。

    不过姐弟俩每天忙着学文习武、做家务,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家里的大人打算九月份就送两姐弟去上学,重生回来的宋云锦知道这个想法注定是实现不了的。

    现在家人都有武艺傍身,她是不太担心的,

    经过七天的奋斗,整个青云生产队的水稻已经栽种完毕。大队长刘大勇跟生产队的其他干部一致决定:让大伙儿集体休息一天。

    休息时间一过,村里的大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上学的小孩依然上学,没到上学年龄的,女孩大多在家里帮忙做家务,男孩就每天在村里疯玩。

    宋云锦姐弟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很妥当,劳逸结合,学习和做家务两不误。

    这期间,宋奶奶几次又带着宋云锦两姐弟到镇上赶集,又到废品站里淘了一些老东西。

    随着形势的越发严峻,拉到废品站的书报等旧物将会更多。

    只有更努力的修炼内功,才能在将要到来的“淘宝”行动中如鱼得水、无往而不利。因此,宋云锦不仅自己抓紧时间练功,还不停地敦促、鞭策弟弟宋朝阳更加努力的修炼。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清明节到了,宋城夫妻都回到家里来,明天就要到青云山上去,给宋家的先祖扫墓。

    一家人都早早地睡了,因为明天要一个白天的时间在山上度过。爬山,那是很累的,当然需要养精蓄锐。

    4月5日清早,天还灰蒙蒙的,宋家的大人就都起来了。做完饭、杀鸡、煮黄姜饭、煮鸭蛋、蒸发糕、准备香烛纸钱,需要忙的活多的是。

    一切准备妥当后,一家五口就上山去了。宋家祖坟在青云山较高处,往年爬山总是累得气喘吁吁。

    今年,因为大家练了几个月的内力,爬山气也不喘了、腿也不疼了。

    爬到坟地,放下祭品,大人都用锄头、镰刀除草。等他们清理完杂草,两小只就赶紧摆祭品。倒三杯酒,点上三支香、两支蜡烛,烧一些冥币,鞭炮由宋爸爸放。

    拜完一处又到另一处,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完全祭扫完。

    虽然有了一点点内力在身,但在山上走了几个小时,还是感到些许劳累和疲惫。

    五人回到家中,吃过饭,洗完澡,马上就回床上“瘫”着了。

    第二天一早,宋城夫妻又去县城上班了。

    祖孙三人又回复到此前的生活日常,宋奶奶到地里干活,两个小的在家里做家务。

    很快就到了五月下旬,有些男人天生就对政治比较敏感,宋城恰巧就是这样的人。县城里的政治气氛比镇上更为紧张,也更能让人感受到它的不同寻常之处。

    周五放假的时候,夫妻俩都把自己存放在学校宿舍中的书籍带了回来。家里的藏书也都用箱子打包好,只是大人们都没想到什么绝对安全的地方可以存放,所以还是暂时摆放在书房里。

    6月初的一天,宋城夫妻从县城回到家中。

    “城儿,你们怎么回来了?还不到放假的时间呢。”宋奶奶问道。

    “妈,我们教不成书了,学校现在都停课了。”宋城面容严肃,答道。

    “是发生什么大事了吗?”宋奶奶又问。

    “天大的事!妈,估计我以后就只能在家当农民了。”宋城有点颓丧地说道。

    “没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还不是农民辛辛苦苦种粮食养大的。当农民不丢人,你和芝芝都要摆正心态。”宋奶奶严肃的说道。

    “妈,我就只是在家里发发牢骚,我对农民没有偏见,就是形势的严峻让我对咱家的地主成分非常担忧。”宋城答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该来的总会来的,躲是躲不掉的。”宋奶奶说。

    “妈,现在城里有书的人家都在处理他们的藏书。我们家的藏书是绝对不能扔的,您觉得藏在哪安全呢?”宋城焦虑地问道。

    “先把没装箱的书都打包好,让我再好好想想吧。”宋奶奶也对比颇觉无计可施。

    “妈、城哥,现在外边比较乱,我想回娘家看看我爸妈。”叶芝兰突然说道。

    “你也说了现在外边比较混乱,你回去要有个万一,可怎么办?再说,你爸妈有你大哥一家照顾,你大可以放心。你爸还是老革命的,放心好了。”宋奶奶不太同意地说道。

    “是啊,芝芝,妈说得有道理,你要是有个万一,让我怎么办?”宋城很不赞同叶芝兰的想法。

    叶芝兰认真想了想,决定暂缓这个想法。

    “妈、芝芝,当务之急把家里的藏书、旧东西藏好,太平了之后,这些都是宝贝,快想想办法。”宋城见叶芝兰暂时打消了回娘家的想法,又重提话头。

    正当几个大人为此事快要焦头烂额之际,宋云锦出声道:“奶奶、爸爸、妈妈,你们不用烦恼了,我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