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夏收

稻香老农V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重生之耕读传家最新章节!

    却说宋云锦将宋家十几代先祖的积累都收进了空间,一家人都不再担忧接下来可能会遭受到的一些不好的事情了。

    宋奶奶和叶芝兰最近都忙着布置空间里的那座四合院,宋城忙着给闺女挖荷塘、造小木船。总之,一家五口人,最近都忙里忙外、忙上忙下。

    空间里还有好多的土地没种满,宋城因此还得带着闺女上青云山搜集空间内没有的植物,期间也收入了一些小动物,像兔子、松鼠、仓鼠、野鸡、猴子、鹿、山羊和一些鸟类,如红腹锦鸡、白鹤、喜鹊、画眉鸟、鹧鸪、鸽子、鹦鹉、麻雀、灰鹤等等。

    一家人每天都用灵泉泡澡,吃用灵泉种植的植物,身体里绝大部分的杂质都被排出,每天修炼内功的时候,常常感到内力增长很快,身体也越发轻盈了。

    宋家人修炼了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功已经是别人一年才堪堪修炼到的程度,比其他人快了一倍。

    宋云锦心道:按这个速度计算,十年内力是一个小高手的实力,那只需要五年时间就可以达到;二十年内力是三流高手、三十年是二流高手、四十年以上就是一流高手了。先定个小目标,嗯,就选择成为三流小高手好了。(一切以方便本文写作为设定标准,求别喷。)

    青云山虽然不小,但经过老宋家一家五口的“搜刮”,“羊毛”已经被“薅”得差不多了,可是空间还是有很大一块地方光秃秃的。不过,现在的形势不好出远门,宋云锦只好暂时按下想要到处寻宝的那颗躁动的心。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今年的大暑不像往年——太阳热烈地烘烤着大地,只是闷热,一如此时的政治空气,让人感到窒息。

    有句农谚说道“大暑不热秋不凉”,看来今年秋季有得热了。

    青云生产队的水稻已经开始收割四天了,今天是第五天,预计三天后收割完。晒干后先交公粮,然后再分给各户。

    宋城和叶芝兰的户口已经归入青云生产队了,这些天当然要去参加抢收。

    宋云锦和宋朝阳姐弟每天都在家里做丰盛的大餐给三个大人,灵泉浇灌的粮食、蔬菜,灵泉喂养大的鸡,微弱的灵气沉淀在食物中,吃进去,只觉得忙碌一天的疲劳都减轻了不少。

    好不容易才收割完整个生产队的水稻,脱粒、晾晒,晒谷的过程中又来了几次雨,每每这时最能体现人多力量大的好处来。

    晒干了之后,首先就得交公粮,支书刘大勇要求宋城跟着一起去。宋城正好趁此机会了解城里的形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去了一趟青云镇上,一路上看到的情况,让宋城觉得应该不会太快波及到村里,稍微放心了一点。

    回到家里,又跟家人说了外面的形势。不过他们的力量都很渺小,国家大局是改变不了的,因此只好增强自身的实力,加倍努力地修炼武功。

    交公粮的第二天,全生产队的人围集在晒谷的那个大广场上,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因为今天是分粮食的日子。

    宋家三个大人,每次出工都能挣满公分,让不少人家都嫉妒不已。尤其是宋城和叶芝兰夫妻,第一天出工,竟也能挣到十个公分,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宋城看着就是一个白白净净、身形瘦削的书生,干农活却比不少长期在村子里劳作的男人都强,叶芝兰看着是个娇小女子,没想到干起活来竟有不输男人的力气。

    不过,在农村里,基本上以干活多少、勤快与否为评价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夫妻俩这段时间里收到村里不少人的赞扬。人人都对宋奶奶感到羡慕嫉妒恨,怎么自己家就没有这么能干的儿子、儿媳呢?

    分完粮食,再过几天就要开始晚稻插秧了。时间挨得非常近,要抢时间,所以人们把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称为“双抢”,即抢收、抢种。

    在这段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加上酷暑难耐,暴烈的太阳底下弓背弯腰,农人们在田地里挥汗如雨,辛苦到了极点。

    经常被晒得双脸通红,弓背的时间久了,背部也会变得通红,若是有汗水流过,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一样难受。

    晚稻插秧结束后,人们才得以暂时缓一缓,歇一口气。

    绕是宋家三个大人都有内力在身,经过这半个月“双抢”的摧残,多少还是有些身心俱疲。

    “妈,您辛苦了!谢谢妈这么辛苦干活养活我们。”宋城感触地说。

    “是呀,妈,您辛苦了!爱你!”叶芝兰也深有感触地说道。

    “奶奶,我们也爱你!”宋朝阳和宋云锦大声喊道。

    宋奶奶被儿孙们的甜言蜜语逗得哈哈大笑,说:“第一年参加双抢的时候,那时候还年轻,哎哟,那也是累得够呛。后来,一年又一年地干下去,也就习惯了,农人也自有自己偷懒的技巧。”

    “妈,您给我们说说呗,让我们长长见识。”宋城笑嘻嘻地说道。

    随后,宋奶奶便一一说起她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从那些老农身上学来的经验。

    宋城、叶芝兰、宋云锦和宋朝阳都听得津津有味。

    “奶奶,你把这些经历都写下来呗,以后就当作我们家家族史的一部分。”宋云锦提议道。

    “诶,小锦的提议不错啊,我赞同。”叶芝兰说道。

    “妈,您觉得咋样?我觉得好,让子孙们看了,不忘祖辈艰苦劳作的作风啊。”宋城认真想了想,说道。

    “好,等我闲下来再说。”宋奶奶回应道。

    “耶!”宋云锦和宋朝阳热烈鼓掌。

    —————分隔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到了晚稻收割的时候,时在一九六六年十月下旬。

    从八月初插秧到现在收获,这期间,施肥、除草、引水灌溉……宋城和叶芝兰自始至终都参加了,深刻地感受到粮食生产之极端不易,加深了对生产劳动和农民的了解。

    这期间,虽然很劳累,但收获还是不小的。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难以复课,宋云锦和宋朝阳姐弟上学的计划被打乱,宋城夫妻只好自己在家教他们。

    一年级接着一年级地上,语文、数学、英语,一开始就学,但英语只能在家练习,在外不许透露半点消息,不然会给家里带来大麻烦。

    除了要学习教科书上的内容,还要学习传统的启蒙读物,像“三百千”、《龙纹鞭影》、《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不仅要求熟读成诵,也要求默写。

    这样,既能锻炼记忆力,又能认字、练字,一举多得。

    这几个月间,宋城和叶芝兰夫妻回了一次娘家,叶家此时尚未受到牵连,互相见了面,叶父叶母稍微放心了一些。

    一些文化人家里的不少的书籍,有的被登记在册,送到了图书馆、文化馆等地方存放,有些流落出来到了废品站。

    宋城和宋云锦这期间悄悄去过几次县城的废品站里“寻宝”,当然实在晚上的时候去的。

    把自行车放在空间里,天黑了以后,走青云山上的一条捷径出村子。随后骑着自行车,因有内力辅助,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县城里。

    到了县城,找个隐蔽的地方,重新把自行车放进空间。父女俩现已能做到脚落地无声,翻墙爬树,如履平地。

    父女俩不辞辛劳地“扫荡”了几次县城和青云县所辖的十多个镇的废品回收站,空间里的古籍、破碎瓷器、残损书画作品、旧家具……堆满了小半个库房。

    翻找旧书报的时候,还在里面翻出过小黄鱼,也曾经翻出过一笔意外之财——五千块钱。

    宋云锦不由得感慨:怪不得后人都感叹这个年代的发财致富地在废品站呢!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父女俩一直“扫荡”到不再有古籍、旧书报、废旧家具、瓷器等流入废品站为止。

    宋云锦觉得靠双腿或是自行车赶路还是不变,速度太慢了。于是她去空间藏书楼里翻找出几部轻功秘籍——《凭虚御风》、《踏雪无痕》、《凌波微步》、《逍遥九步》来修炼,凭着一股子废寝忘食的劲头,加上灵泉的滋润,半年就练至小成。

    宋奶奶曾经疑惑不已,宋家的家财积累颇丰,为什么自家孙女还要这样拼地去各地收集那些“废品”?难道纯粹是因为“财迷”?

    宋云锦给家人们解释过,她不遗余力、不辞辛劳收集那些废品站里的古籍,主要是自己喜欢古籍,以后想从事与古籍相关的工作。

    再者,如果她不去收集,那很可能这些国宝就会被当成废品被人烧掉、撕毁……

    宋云锦理想中的生活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坐拥书城、衣食无忧、身体健康、还要充满生活情趣。“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就是她的理想生活。

    既当藏书家,又当学问家,这便是宋云锦的理想。

    况且,收集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意外之财,对财迷而言,任何可以发财的机会都不能轻易放过。

    这样难得的机会,虽然累是累了点,但收获远远超过付出,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