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锦屏春暖最新章节!
宛娘反应过来忙对安嬷嬷道:“既夫人有客,过会儿我再来。”不想屋里安氏夫人听见了宛娘的声气儿,使丫头出去唤住宛娘,对安凤宣道:“你姐夫在前头摆了酒,知府陈大人也在席上,你总在我这里,倒怠慢了他,这就去吧!好在你这些日子都在府里,明儿我们姐俩再说话儿也是一样。”
安氏夫人闺名玉敏是安凤宣三叔家的长女,比安凤宣大几岁,早年嫁与严刺史为妻,安凤宣幼年被扮成女孩儿养着,便极少出门去,只在家里跟这些叔伯姊妹们一处玩耍,因安玉敏大些,性子也温婉,故此安凤宣最喜这个大姐姐,姐弟两人的情分也较旁人亲厚些,安凤宣既到了扬州,若不到刺史府来,情面上也过不去。
安氏夫人早得了祖父书信,言说若见了凤宣,势必要劝他回京,总在外头亲事哪有着落,说起凤宣的亲事,真是件令人头疼之事。
大伯母乃是圣上钦封的郡主,凤宣自然比旁人更尊贵些,凤宣八岁上跟着大伯母进宫给太后请安,正遇上延平侯府的夫人也在哪里,那延平候的夫人已有了六个月的身孕,肚子圆滚滚的。
凤宣大约觉得新奇,伸手摸了摸延平候夫人的肚子问:“是弟弟还是妹妹?”旁边的人见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儿笑的不行。
太后便逗趣的道:“若是妹妹,给你当媳妇如何?”安凤宣当时瞧了瞧延平侯夫人,这位延平侯夫人当年素有京城第一美人之称,自然容色夺人。
安凤宣自小爱美,当时心想这样的娘亲生的妹妹自然也是极好看的,便点头应了,太后也来了兴致,便开金口,定下了这门亲事,待过后,安凤宣瞧见延平侯那张黑脸,忽想起若将来自己的媳妇生的像爹可怎好,回转家来吵着要退亲,太后的大媒,自然不能由他,郡主只得哄他说:“延平侯那张黑脸是在战场打仗时熏黑的,原也是极好看的。”
安凤宣才多大,被他母亲哄住,不想这姻缘虽定,却不大顺畅,延平侯夫人十月分娩果产下一女,取名妱,楚妱生来娇弱,三岁上便夭折了,延平候夫人自此一病至今未能痊愈,安凤宣的亲事自然也没了着落。
后安凤宣过了及冠之年,家里又说了几门亲事,都被他推拒了去,不仅如此,身边也不喜用丫头服侍,只几个小厮跟着,到如今都二十六了,也未娶亲,把个国公爷急的不行,如意郡主更是挑了姿色俏丽,身段婀娜的丫头往儿子院子里送,安凤宣不胜其扰,终以游历天下为由出了国公府,一年也只会去一两次,更不要提亲事了,面儿都见不得。
安玉敏得了祖父的嘱托,劝凤宣回京,可这个堂弟的性子出了名儿的固执,哪是她能劝的,只好歹留他在扬州几日,也探探他的心思,到底如何。
安凤宣自然知道大姐姐留他,又要提娶亲之事,想那些闺秀女子,一个个生的蠢笨丑陋,娶了家来反倒堵心,哪如自己一个人自在,只不好拂逆了堂姐,便暂安置在刺史府里。
安凤宣辞了安氏迈出门来,安嬷嬷忙上前道:“老奴给大爷请安。”安凤宣站住脚道:“有几年不见嬷嬷,身子骨还硬朗吗?”安嬷嬷道:“劳大爷惦记,还能活上几年。”安凤宣的目光落在她身后垂着头的妇人身上,略转了转,这妇人打扮的跟他堂姐院里旁的下人却迥异,穿的一身半旧蓝布衫儿裙儿,不免多瞧了她几眼。
安嬷嬷见他瞧着宛娘便道:“这是教我们姑娘针线的,秋娘,这着我们安府里的大爷。”宛娘躲也躲不过,只得硬着头皮一福,刻意压低嗓子道:“大爷万福。”
安凤宣目光略闪,抬抬手,下台阶去了,宛娘余光瞧着他的身影消失,才暗暗松了口气,安嬷嬷却道:“我们这位大爷,性子虽有些古怪,却不是个会为难下人的主子,你莫怕。”
宛娘心道还不是个为难人的,上回在青州城门,直接把她扔了出去,简直不是人,这样的男人估摸比梅鹤鸣还要呃恶劣,躲他越远越好,跟着安嬷嬷走了进去。
安凤宣出了后宅还在想,这妇人的声音虽有些低沉,怎就听着如此耳熟呢,忽又摇头失笑,自己想这些作甚?
再说宛娘,谢了赏,从刺史府出来,只觉连脊背的衣裳都汗湿了,被风一搜,浑身都有些寒意,抬头瞧瞧天上的日头,如今可都快进五月了,又是南边,怎会冷,只怕是惊吓过度,怕的浑身发冷才是。
哪会想到,在这扬州城里还会遇上那个混蛋,安氏夫人娘家的兄弟,宛娘听安嬷嬷提过,安氏乃是安国公府的孙小姐,那么这混蛋男就是安国公府的少爷了,想起他跟梅鹤鸣相熟,那梅鹤鸣的出身定然也不差吧,万一他认出自己,宛娘想到此愈加后怕起来。
回了莲福寺来坐在炕上,思前想后,这刺史府的差事都不能做下去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呢,知道了梅鹤鸣的出身,她更该死心了才是,想到此,不禁暗暗苦笑,不死心难道真想嫁给他当正头娘子不成,至今她都还记起梅鹤鸣当时问她的神情,大约梅鹤鸣都觉得她疯了,异想天开,况且,便是梅鹤鸣的正头娘子,那些妻妾,他风流浪荡的秉性,宛娘摇摇头,怎么又想起他来……
老陈氏回来便见宛娘枯坐在炕上发呆,脸色瞧着有些不好,便问:“可是身上不好?”宛娘摇摇头道:“娘,刺史府的差事我想辞了去。”
老陈氏点点头道:“辞了也好,那些大家宅门里规矩大,如今咱们有堆花这个营生,也攒下了些几个钱,我正想跟你说,不如寻个房子吝下,咱娘俩也好安身,我前儿扫听过了,那边沿河巷弄里的房子,不用几个钱便能吝下,离着河边不远,卖花也近便,只哪里多画舫私妓之所,来往人杂,我一个老婆子自然不怕,恐你不便。”
宛娘道:“我只不出门便了,管他什么人,与我什么相干,有处地方落脚,比咱们刚到扬州的时节,不知好上多少去了。”
娘俩商议好了,第二日老陈氏便去寻人吝房子,宛娘去了刺史府里,跟安夫人说,想辞了差事,安夫人便问:“可是府里有下人慢待了你?”宛娘忙道:“哪里的话,自打进了府里,下头的妈妈们也都和善非常,只我跟婆婆商议,总住在庙里不是个常事儿,想着吝间屋子,我倒是有个堆花的手艺,做些营生也是个长远打算。”
安氏夫人见她去意坚定,便也没狠留她,知道她堆花用纱绢,便让安嬷嬷去开了库房寻出用不着的零头来送与她。
宛娘忙谢了,终是过意不去,日后隔三差五便堆些新鲜的花来,让老陈氏送去严府,才算略尽了心意。
房子寻的倒快,没几日便吝下了,老陈氏也怕河边人杂,便寻了稍远些的,守着市集边上,有个剪子巷,巷子口有两间临街的房子,只价钱略贵些,一年需三两银子。
从刺史府里得的月例,加上这些日子卖花所得,将将够上此数,好在安氏夫人又给了些零头纱绢,不用再去另购材料,这些便够卖一阵了,且这些料子都是尚好的,堆出的花自然鲜亮,也能卖上价钱,故此也不用愁以后的生计,便一总拿出存项吝了房子下来,狠谢了慈恩师太,便挪了过去。
宛娘用新鲜纱绢,仔细堆了十朵花,有玫瑰,芍药,牡丹,玉兰,等等,都是极繁琐的样式,交代老陈氏,若有买的,要一钱银子一支。
老陈氏见这花堆的比往日更精巧的不知多少,想来不愁买家,便提着盒子去兜售,宛娘在家里收拾房子。
老陈氏到了河边,已是申时,河边灯火未燃,却已聚集了不少画舫船只,老陈氏想着今儿这花式样俏,价钱多高,寻常的粉头哪出的起这些银子,便瞧准一艘画舫走了过去。
刚到近前,便被几个守着的婆子拦住道:“你这老妇瞎闯什么?仔细冲撞了我们家姑娘。”这艘画舫正是扬州府有名儿青州贵香院的画舫,里头的是贵香院的头牌李琴娘。
老陈氏哪里知道,忙要回转,从里头忽走出个头梳双垂髻的小丫头来,瞧见老陈氏忙道:“这个妈妈卖的花最好看,昨个我那支海棠便是她家的,姑娘见了说好呢,让我寻她来,正巧她就来了。”说着招呼老陈氏上去。
老陈氏不想自己运气这般好,忙跟着小丫头上了船,进到舫中,只见四周粉幔低垂,舱内布置的甚为体面精致,靠着窗斜靠着一个姑娘,翠弯新眉,粉面娇艳,较软软的身子花朵一般,真真比那画上的人儿还好看,只可惜满脸愁容不见欢喜。
小丫头见老陈氏盯着自家姑娘瞧,不尽噗嗤一声笑道:“那些男人盯着我们姑娘也便罢了,怎的你一个老妈妈,也看我们姑娘看的呆傻了。”
老陈氏急忙低头道:“老婆子还没见过姑娘这等好看的人,故此冒犯姑娘,还请莫怪罪婆子才是。”
那姑娘却长叹一声道:“便是生的再好看,只不过如河上落花一般,艳而无根,一阵风过,便不知飘向何处去了。”
旁边的丫头忙道:“姑娘何必自苦,陈大人刚让人送信来说,今儿要过来呢。”那琴娘一听,顿时扫却愁眉,露出一丝笑意来道:“果真吗?”那丫头道:“果真,姑娘快挑些鲜亮的花打扮起来,陈大人见了定然喜欢。”
琴娘这才对老陈氏道:“云儿说你家的花堆的好,拿过来我瞧瞧。”老陈氏大气不敢出,忙把匣子打开呈上去。
那李琴娘探头一瞧,不禁赞道:“确与旁家不同,捻了一支艳红的牡丹,小丫头帮她簪在鬓边,举着菱花镜来让她瞧。”
琴娘见这艳艳的牡丹衬得自己脸儿白如玉,眉眼含情,心下欢喜,又见匣中另几支花也都各式各样,没个重样的,便问:“这花是妈妈堆的吗?多少银钱一支?”
老陈氏忙道:“平日老身倒能堆几支,只这样精巧的却是我那儿媳才堆的出,却是个最费功夫儿的,只这十支足用了一夜呢,这纱绢也不是市集上卖的那些寻常之物,我那媳妇儿说只这样轻密又薄的好纱,才堆的出这样的花样,平常的一扯便断了,只可堆些简单式样,用的料好,便要贵些,我媳妇说要一钱银子一支,少了不让卖的。”
旁的丫头道:“你这当婆婆的倒听你媳妇儿的指派,一钱银子一支,城里含香居的花也不过这个价钱了。”
老陈氏忙道:“我媳妇而堆的花比含香居的还是样儿呢。”琴娘道:“确堆的巧,这些花都留下吧!取一两银子来给她便了。”又对老陈氏道:“日后若堆出新鲜式样的,不论价钱多少,送来便是。”老陈氏不想今天如此运气,喜笑颜开的应了。
丫头封了银子递给她,老陈氏谢了,转身出了舱中,到船头又偷塞给看船的婆子几个钱吃酒,这才下船来,喜滋滋的往家走。
路过市集边上赶上卖鱼的收摊子,却还剩下一条大青鱼,用草绳提在手里吆喝着贱卖,老陈氏想着宛娘这几日胃口不大好,以前在莲福寺里忌讳荤食,如今挪了出来,不如买条鱼回去给宛娘补补身子,便买在手里提着回了家。
老陈氏进门时,宛娘也拾掇的差不多了,见今儿回来的甚早,忙迎上去接了花匣子,见老陈氏手里提着好一条青鱼,还活蹦乱跳的,正要问,不妨一阵鱼腥味扑鼻,勾动腹中酸水翻涌起来,哪里忍的住,扶着门框便吐起来。
老陈氏唬了一跳,忙丢下鱼,去屋里倒了碗清水端出来,一边拍抚她的后背,一边道:“莫不是病了,这些日子瞧着你的脾胃都不大好,一天下来也吃不多少东西,人都瘦了一圈,长此下去哪里得了……”忽想起一事,低声问道:“可不是有了吧!”
老陈氏一句话,直如一个惊雷炸在宛娘头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