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明末思潮

白衣军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崇祯力挽大明朝最新章节!

    朱由检刚刚说完。一个匆忙的声音由远而近:“陛下,沈廷杨大人到,杨镐大人到!”徐应元老太监急急忙忙地进来禀报道。

    沈廷杨和杨镐进门面圣。

    “杨镐改天再聊聊辽东的事情,沈廷杨啊!你可真让朕惊讶啊!黑市也有你一份,你真让朕震惊!不必解释啥。”

    沈廷杨立马跪下了。而杨镐因为打输了辽东之战,在死牢里已经呆了八年了。

    饶有兴致地看着

    毕爱卿,沈爱卿,火药可以制造烟花炮竹。所以,你们也可以做。

    你们也看见了,外面的流民了,这个生意就让流民来制造吧!

    军用的东西尽可能地转化为民用。农用工具,这些多制造一些。这些东西可以制造嘛!让流民饥民来制造。

    我大明人口众多,农业已经容纳不下了。这些人口必须转化为制造业人口工人。”朱由检给他们提出了思路。

    “陛下圣明,臣怎么就想不到呢?”沈廷杨立马开始拍马屁。

    “让他们去跟茅元仪好好聊聊,买船这事儿,你去把银子给了。去吧!”朱由检冷静道。

    “陛下,宫前的儒生文官小员等等,都到兵仗局门前了,人山人海的,要不要把他们驱散了?”李凤翔道。

    “不必了!”朱由检起身,来到门口,面对被锦衣卫拦截的众多的儒生小官有想法的人。

    “吾皇万岁万万岁”

    ......

    朱由检一身黄金战甲,气质爆棚大声道“诸位爱卿士人儒生们,朕初等宝座,诸事繁忙,未能及时与各位见面,还请各位宽宥!”

    一听,这么谦逊,诸人激动了。

    兵仗司前殿里,摆了三张桌子,朱由检居中,左右分列李若涟和李岩。

    自皇帝诛杀阉党拨乱反正以来,大明各方儒生士子在茶馆里,学社里,在天桥边,不论地议论着新皇的手法与风格,有说新皇是一个重杀伐的人,有人说新皇是一个血性青年天子,也有人不看好。

    但是老一辈的士族皇族精英,东南商界书院,在这么多年的斗争中总结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特别是万历嘉靖不上朝,开启了内阁管理国家的模式。给了天下士人一个新的想法,皇帝只是象征,内阁才应该是核心,内阁里有多方不同利益的博弈,更适合天下利益格局的平衡。

    这是一股思潮!

    不只是大明,十七世纪的英吉利新思潮产生了大宪章内阁,日本新思潮推出了幕府将军+天皇吉祥物的模式。

    荷兰马车夫其实是处于北欧的城邦,(小冰河时期)种地的白人没法吃。于是找到了一条新的有前途的事业-跑海上运输,然后就发达了。荷兰船夫变成了荷兰商人+海盗,用船实现了欧洲的互联互通,随便干干抢劫的活。

    于是这些敢于用命换钱的人,就变成了荷兰的中产阶级有钱人。

    这群人有钱有船有枪,于是杀了荷兰国王-县长,成立了圆桌会议-彻底把荷兰变成了商业海盗国家。

    这群人各拿一些钱,成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公司,成为了世界的马车夫。

    于是荷兰带出了一波新高潮,创建了公司制度,股票制度,股份制公司。第一股市泡沫就发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而相同地,华夏也出现了新思潮,只是比较搞怪,没有西方那种正经和故事,只是为了偷懒搞了一个内阁。

    官僚不具备扩张性(管好自己买个县就好了),而商人都喜欢扩张。

    皇帝嫌累嫌麻烦,于是为了偷懒为了不上班,皇帝诏命成立内阁,万历和嘉靖直接不上班,撂挑子。于是形成了内阁+六部十几个人商量着管理天下。

    形成了皇帝+内阁为主体的执政团体。内阁客服了皇帝昏庸、年纪很小的问题。甚至是皇帝不上班,就全靠内阁了,如果没有阉党,内阁就是唯一的核心了。

    之前也没啥,皇帝也不想管,但是关键突然冒出来一个东林党要占领内阁+六部,皇帝就不干了。放任魏忠贤在三年内,杀光干光踢光东林党,烧毁东林书院。但是,踢了后,找谁干活啊?

    张居正的内阁是代表各个阶层的内阁,走在进步的道路上。但阉党和东林党都打断了这种进步,都不能作为代表各个阶层行省的内阁。东林党让工商业受益,阉党让皇族宗室太监受益。都没有啥纲领性文件,都只知道怎么打击对手和扯皮。没了扯皮而扯皮,为了撕逼而撕逼。

    而且,明末士大夫的思想变了,接触西方传教士后,工商业士大夫更加喜欢内阁,而不是圣上和中心。而工商业还有走私海船商人都有了需求,想要一些政策,于是资助各种书院,东林书院只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书院。腐蚀拉拢高官、培养年轻出色的学子进入朝堂就成为了非常合理的手段。

    所以张居正的下一任内阁首辅叫张四维,他是晋商的终极代表。

    后来出来的东林党、楚党、齐党、浙党都有商帮的扶持。

    形成了商内阁+皇帝。

    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工商业的诉求。如果没有重农抑商,政商肯定已经一体化了,当时是错,但是对于有现代生活经验的朱由检来说,这才是对的方向。

    但是士商工农的平衡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

    朱由检想了很多,听了很多建言,其实这些都是有想法的儒生,有些思考的深,有些就是来逗乐崇祯的。快到晚饭的点了。

    朱由检道:“还请各位把建言本,书籍,礼物,一一交给锦衣卫李若涟李岩,并一一记录书物与人名。

    但是,朕喜欢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夸夸其谈的人。你们跟我来吧!”

    朱由检带着一群锦衣卫,有想法的年轻儒生、小文官、或者其他的,走出了兵仗局。

    慢慢地一起走在破败的外城墙之内,各地来京师北漂的人一一下跪,他们有匠人,有账房先生,有牙行(中介),虽然日子过得苦,但是都很有拼劲儿,虽然住得差衣服却穿得很干净整齐,精神面貌很好。

    慢慢地走出了破败的外城墙,破烂的衣裳,四根木棍支起一块烂布就是一家人的房子。

    面黄肌瘦的奄奄一息的,很多人吃着京师里每日扔出来的垃圾,